找到相关内容283篇,用时4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顿悟入道要门论

    乃得如是。若有得有证,即于佛法中为增上慢人也。’”  问:“经云等觉妙觉,云河是等?云何是妙觉?”  答:“即色即空,名为等;二性空故,名为妙觉。又云:,名为妙觉也。”  问:“等与...,位同大已,真是诸佛子。’其义云何?”  答:“佛戒者,清净心是也。若有人发心修行清净行,得所受心者,名受佛戒也。过去诸佛,皆修清净受行,得成佛道。今有时人发心,修受清净行者,即与佛功德等用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4843804.html
  • 释迦牟尼生命历险记(二)

    的中间定:有观的境界中,所以便生起大我慢,以为这世界是他所建立创造的,下面的众生都是他的子民,需要去爱护他们、管理他们。因为下层时空的生命无法了解上层,所以他也无法了解他之上仍有二禅,因此以自身为...沟通一下?但是在二禅以上,外在语言不需要了,连内在语言也不需要。  初禅天天禅的禅在佛教叫做“有有观三摩地”。“”指的是外周神经,“观”是来自中枢神经。初禅到二禅之间有一个大梵天王的定境,叫做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4544068.html
  • 《大学》修养的次第

    心,观察自心的本能。因此,要达到修止修定的成果。可另作四个程式:一为有有观。是初步的禅修境界。二为有观。可能是半昏晦沉没的境界。三为有观。可能是心思出位,浮想纷散的境界。四是观。达到...刻不在病态的粗重拖累之中。不过,人们已习惯于这种粗重感觉,如果忽然到轻灵的没有身体感受.一定会发狂,自认为没有我了!所以,道家和佛家传入西藏的密宗一样,有些人拼命修气、修脉明点、拙火等等。想把自身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5045119.html
  • 佛学不是迷信

    的见闻知者,称此为知识见解。心中不住一法一物,前念、后念、今念皆之时,应将有念归念,自心复原于真空纯至静时,此即如如不动。如如不动佛道成。此时即合于真空之时,真空是觉源,是源中流。流入源,即...贫富两家之幼儿,不辨甜与苦。因万念由心生,分别之念不生,一切皆自然。苦念不生,苦也甜。穷人感觉富无忧,富人悲伤愁更愁。苦甜本是世俗见,大心安苦甜。天地本是大旅店,哪有百年长客住房间?真心自如直观见,...

    爱莲女读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5145710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与《十住毗婆沙论》

    名为少,又少时住故名为少;又见少佛世界故名为少。中多亦如是。说是三昧或说有有观,或有观,或观。或喜相应、或乐相应、或不苦不乐相应。若有入出息、或入出息…或有漏、或无漏。或欲界系、或色界系...大正26,41上)菩萨之所以能长远劫于生死中行广大行,而不畏怯疲厌,所依的即是般若空慧,否则徒有大悲而缺所得之方便(般若),所修善法皆羼夹杂染。而大乘法中有“信增上”与“智增上”的两类行者,如《十...

    释海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4647528.html
  • 开启佛门(2)

    有观定;中间定之寻唯伺三昧,即有观定;二禅近分以上之伺三昧,即观定。  在有心定中,未至定、近分定与中间定的观(慧)力强、止(定)力弱,故若要生起无漏慧,与其依上定之近分定,不如依...法宝;我们本来就清净平等,这是僧宝。自性三宝也称为、正、净,我们皈依事相上的佛、法、僧,目的是皈依理体上的、正、净,与真理合一,这是终极的皈依。  皈依有一定的仪式,皈依后成为三宝弟子,才算真正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5849877.html
  • 《首楞严经》的禅道智慧二、《首楞严经》的禅道智慧

    是一体的,都是灵妙圆满的真心正自性的显现。“如能转物,则同如来。身心圆明,不动道场。”“于一毛端,遍能含受十方国土。”准确地说,这个自性是其大外,其小内的。若能了知自然物象与妄想分别的作用都是...中第五十一位(本经中之第五十六位)之菩萨曰等,是菩萨之极位。自觉他,觉行圆满,而不可思议称妙觉,是佛果之无上正。二乘止于自觉,他之功;菩萨虽自觉他并行,而未圆满;独佛二圆满,觉体不可思议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0252759.html
  • 试论僧肇《般若无知论》的易理思维

    是“无知”的,此“无知”亦非如木石般无知,故僧肇对此表明:  夫圣人功高二仪而不仁,明逾日月而弥昏,岂曰木石瞽其怀,其于无知而已哉?诚以异于人者神明,故不可以事相求之耳。[13]  此谓圣人“不仁...如木石一般无知,而是一种异于常人的“神明”,所以不能以世俗眼光论。  (二)无名说  在此,僧肇藉由难方之诘问名实关系,以进一步阐述般若无知无名说的道理。凡人对名实看法,总以为“即名以求物,物...

    张晓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1054787.html
  • 《顿悟入道要门论》浅释(1)

    何是等,云何是妙觉?  答:即色即空,名为等。二性空故,名为妙觉。又云:,名为妙觉也。  问:等与妙觉,为别为不别?  答:随事方便,假立二名,本体是一,别,乃至一切法皆然也。 ...即入诸佛位,位同大已,真是诸佛子,其义云何?  答:佛戒者,清净心是也。若有人发心修行清净行,得所受心者,名受佛戒也。过去诸佛皆修清净受行,得成佛道。今时有人发心修受清净行者,即与佛功德等用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4762084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四辑(1)

    修行人已得初禅,经久不失不退,又能专心一意的加功精进,依六行观法成就,便得入二禅。智论说:  “觉观灭,内清净,系心一处,观,定生喜乐,入二禅。”  清净道论说:  “寻伺止息故,内净心专一故,伺,定生喜乐,第二禅具足住。”  ,就是寻;观,就是伺。觉观息灭,是于二禅现起的同时,觉观作用便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,为自内心生起清净,成为“制心”的定境,智论称为“系心一处”,清净道论称为“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570229.html